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中英教育

中英教育合作与交流概况

来源: 时间:2017年12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中英教育合作与交流概况


       中英两国教育交流已有160多年历史,早在1850年,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医学家、教育家黄宽就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也是较早同新中国开展教育交流的西方国家之一。1957年,英国接受首批中国公派留学人员来英学习。1959年,中国开始向英国学生提供奖学金赴华留学。

       长期以来,中英教育合作交流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亮点,也是现阶段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育合作领域形成了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政府主导、民间活跃的交流格局。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成功的国事访问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同时也让人文交流机制成为继中英财金对话、战略对话之后推动中英关系长期友好的助力引擎和第三大支柱。

目前,中英间的教育交流合作覆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语言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的主体涵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此外,中英间在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参与下,通过双向留学、科研合作、语言教育、合作办学、实习培训、校际交流等合作加深了中英双方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上的了解、互信,同时也以借鉴、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双方交流对话的效果,为在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开展对等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2011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时与时任首相卡梅伦就双方建立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达成一致。并希望通过机制建设推动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媒体、青年等领域的合作。2012年4月、2014年4月、2015年9月中、英分别在伦敦和北京召开了三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对话会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女士和英国内阁卫生大臣亨特分别担任中方、英方的机制主席。双方互设机制秘书处,中方为国家教育部,英方为英国外交部。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两国政府的支持与推动,目前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的范围已经由初设的5个增加到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媒体、体育、旅游、青年和地方事务等9大领域,成为我对外开展人文交流范围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机制之一。第四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于2016年12月6日在上海举行,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在总结前三次会议各领域成果的基础上,就今后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卫生、直航、体育、地方事务、青年事务、妇女平权以及社会政策等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一致。


       (二)中英部长级磋商机制及高层互访


       中英两国教育高层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双方互访频繁,成效显著。自2004年两国确立教育部长年度磋商机制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九次。近年来,部长级磋商会议均作为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配套活动同期举行。通过部长级磋商会议,中英双方就各自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情况、问题等交换意见。这一机制为中英教育持久深入、求真务实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双方希望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部长级对话机制。此外,双方自1999年以来的部级及以上领导或教育官员互访达20多次,有力地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增加了彼此的互信与了解。近年来双方部长级互访包括:

       2016年9月,现任英国教育部、英国商业、能源工业与战略部大学、科研及创新事务国务大臣乔﹒约翰逊赴华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在华举行的“中英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以及由科技部举办的“浦江论坛”。期间访问了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以推动中英高等院校间科研等领域的合作。

       2016年12月,现任教育大臣贾斯蒂格里宁访问上海,出席了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第九次中英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以及中英基础教育论坛。


(三)中英双向留学交流


       英国是我赴欧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共有超过50万中国学生来英留学,约3.5万英国学生赴华学习、交流。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以及李克强总理访英时,中英双方均在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双向留学领域取得了共识。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在英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达17万,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数据,2016年在英大学攻读本科以上学位的中国留学生112,303人(含港、澳、台),其中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生达56322人(含港、澳、台)。全英留学生的构成中自费留学生人数约占90%以上,其他多为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或双边校际交流等形式派遣的公费留学或访学人员。

       目前,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相关奖学金合作协议共33个。国家资助公派在英的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每年总量超过6000人。此外,2014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上,中方宣布今后5年将派出1万名公派留学生赴英学习。

       中英政府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鼓励英方学生赴华留学或实习。如Generation UK计划将在2020年输送8万名学生来华短期学习或实习;每年,中方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选拔优秀英国大学生赴华留学,此外,2016年起中国政府正式在英设立了短期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用以支持中英高等院校通过校际合作鼓励英国学生赴华开展短期学习、交流。

       目前来看,中国赴英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服务的占比最大。根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数据,2016年从英国院校留学回国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5.06%,远超美国(21.70%)、澳大利亚(8.30%)、中国香港地区(5.47%)、韩国(4.56%)、日本(4.39%)、法国(3.84%)、德国(3.24%)、加拿大(2.12%)和俄罗斯(1.98%)。


(四)语言合作与孔子学院


       语言教学与合作是中英教育间开展合作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2005年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成立了英国第一家孔子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英国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全英共有孔子学院29所(其中7所为“示范孔子学院”、2所“文化试点孔子学院”),孔子课堂148个,居欧洲各国之首。同时,在英三大皇家领地(根西岛、马恩岛和泽西岛)都设有汉语教学机构和人员。其中泽西岛赫利尔中学与北京八一中学合作成立的独立孔子课堂为全球第1000个孔子课堂。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安德鲁王子共同为该孔子课堂揭牌。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经成为宣传介绍中国语言文化、促进英国民众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推动彼此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此外,根据国家汉办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签署的《赴英汉语助教项目的协议》,两年来共派出近300名汉语助教赴英教学,注册学院总数达16万人。

目前,中方正在积极与英方合作从师资、教材等方面支持和推动“中文培优计划”(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MEP)的实施,计划在2020年底前投入1000万英镑,培养出至少5000名能用汉语交际的年轻人。


(五)中英跨境教育及合作办学


       英国是最早与中国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家,中英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交流往来频繁,设立了众多合作办学项目。据统计,全英共有近119所大学与我国的206所高等院校开展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合作办学。截止到       2016年经中国教育部核准在华设立的中英合作:

       本科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共有253个;

       本科及以上合作办学机构19个;

       高职及专科类合作办学项目121个;

       高职及专科类合作办学机构1个;

       注册学生数达6.5万名,其中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中国最早一批中外合作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近两年,中方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在英探索境外办开办学历教育的尝试,由卡迪夫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设立的卡迪夫大学中文学院已于2015年9月正式签署协议。


(六)中英基础教育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一直受到中英双方的高度重视。中英间开展了包括“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小学足球教育”等在内的务实合作。2013年教育部与英方签署了《关于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端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今后的3年内培训500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并借此带动不少于5万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作为第二次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成果之一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效果不仅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受到英方参与学校、师生、媒体等的广泛欢迎,双方将在此基础上拓展“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下中英数学教材合作。另外,双方已就开展中英足球、橄榄球教练员培训等项目达成意向并展开实质性合作。


(七)中英职业教育、学徒制项目合作


2       011年7月中英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教育部和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成功举行多次教育政策对话会议,在“中英职业教育院校校长跟岗培训”通过中方赴英集中交流、跟岗等形式促进了双边职业教育领域的认识与合作。此外,中英一直在探索开展学徒制试点,并在物流、汽车维修等学科在国内的部分省市开展了中英企业及行业协会广泛参与的试点合作,为今后深入地通过中英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等项目开展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八)校际交流与科研合作


       目前,中英高校间合作基础牢、内容实、兴趣浓,势头好,双方开展了众多实质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北京大学与爱丁堡大学互设国别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与剑桥大学和MIT联合设立低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与卡迪夫大学联合设立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计划在帝国理工学院西校区建立合作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技术孵化等。其中近年来成立的“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Oxford Suzhou Centre for Advanced Research,简称“OSCAR”)合作,以及“剑桥-南京科创中心”(Joint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萨里大学5G 研究中心等都将为推动中英高等院校科研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